菊子姊的共食屋「菊子wouli 889」隱身於屏東市一角。老舊寂靜的巷弄中,以舊鐵皮拼湊而成的外牆和左右不對稱的大門,散發出惜物的節儉之風,而週遭充滿年代感的物件則饒富生活的韻味;引人駐足欣賞的同時,也讓人對屋主多了幾分好奇與想像。
「人很奇怪,如果有什麼事是你今生一直想要做的,那個想法就會一直縈繞著你。」菊子姊本名朱菊枝,是第二代大陳人,父母親是1955年自大陳島撤退來台的居民。她說得一口道地的浙江方言,名稱中的「wouli」即是浙江話中「家裡」的意思。菊子姊透露自己是家中獨女並且未婚,因此早在二十年前就萌生了設立共食屋的念頭;直到幾年前,為了替年邁的母親尋回記憶中的大陳家鄉味,才將想法付諸行動,在住家旁搭起了共食屋。然而母親的醫療費用高昂,菊子姊為了節省裝潢開銷,常到市內的資源回收站蹲點尋寶;她特別強調屋內的窗框、窗花甚至大門都是撿來的寶物,也因為如此,wouli才有了與眾不同的面貌。
透過共食,菊子姊除了能在飯桌上和記憶漸退的母親對話,也藉此將已經沒落的大陳文化及菜餚介紹給來自各方的客人。如今,高齡九十六歲的母親已無法同桌共享佳餚,菊子姊坦言現在的共食屋,是為了自己而做:「百年之後,如果媽媽走了剩我一個人吃飯,那多無聊呀!」
餐點上桌後,說菜工夫一流的菊子姊,鉅細彌遺地解說著每一道菜的典故、繁複的料理過程以及正確吃法。菊子姐說著故事,我們則負責將炸成金黃色的玉皮糕沾上紹興醋,塞進嘴裡,再大口吃著極其費工的魚麵,最後再將夾麵蝦的鮮甜湯頭一口飲盡,飽餐一頓後,菊子姊又端出了飯後甜點─以紅豆和紅棗煮成的散粉糊。鹹甜交疊的特殊口感,一吃難忘。
飯後,擁有多年領隊經驗的菊子姊,替大夥兒們說著一段又一段的旅行趣事,帶著眾人在餐桌邊周遊列國。她笑言:「像我們現在這樣是食飯配話,但現在的人都是食飯配手機仔。」
爽朗活潑的菊子姊,雙眼炯炯有神,說話時鏗鏘有力,在客人面前絲毫看不出她所肩負的長照壓力。但談起這些年來的波瀾起伏,她不禁紅了眼眶:「這幾年來我覺得人情冷暖,如人飲水。但有了wouli以後,我才體會到當你已在路上,就會慢慢找到同行人。他們會在不同的階段出現,與你同行。」
人最深切的渴望,僅是簡單的相伴。在wouli,我們雖然僅只共食一鍋飯、共飲一杯酒,卻也並肩走了一段深刻紮實的路。